评论:

  • 钟离晓慧 0小时前 :

    勉强及格。打捞、挽救历史现象,在反思上,史观和镜语一样,也是有限地,且强烈聚焦于具体女性于彼时的真实困境之上,只是“生而为女人”是相当偶然,到“女性困境”就是永恒的语意必然连续,故事里并非浑然天成,而是沃特鲁梅的表演带来的,甚至都使电影有演员作者化的意味,表演太强了,加一星。

  • 璟梅 7小时前 :

    拍的很简单,故事流水账,基本没有探讨,有一个脐带的画面,情绪张力很足

  • 笪语雪 4小时前 :

    有《四月两周三天》珠玉在前,这一题材很难再超越。这部能拿金狮自然也有它独到的地方,4:3的景别下容纳不了第二个人,心理生理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没有人能够分担,只有在这狭小的画框内独自承受。大量的中近景镜头更是将女主挤压得透不过气来,仿佛肚中那个急于赴死的生命。两者最为接近的时候是海中游泳一幕,海水似乎要淹没银幕,犹如浸满羊水的子宫。大量身体的展示是为了让观众最大程度的“触摸”到女主的身体,以便在关键时刻体会到最大的痛感,这一点上倒是与《钛》尤为相似。

  • 星晨 8小时前 :

    自传性非常强烈的电影,女主呈现出一种桀骜不驯的感觉,那是一种为了自由付出超出常人的代价,女性的觉醒与独立之路,从当老师变成当作家的选择,也是掌握个人命运的“行动”。画幅选择与贴着女主拍,让镜头的呼吸感分外明显,跃出屏幕外。四星

  • 逸侠 6小时前 :

    为什么我们要拍女性电影?因为都正发生。不用女性史诗叙事,仅从现世生活中的一幕作为切入点,都可以带给观众太多反思。《正发生》远超于《钛》带来的疼痛,一个女孩在被朋友、医生、男友、家人为了自己利益而被抛弃后绝望的自我拯救,私人诊所无助的泪,宿舍剧痛的嘶喊,马桶里滑落的胎盘,都让我不寒而栗,自上而下的颤抖。片中一句台词很好的概括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“大部分医生都反对堕胎,他们认为女性不该拥有选择权”。为什么我们要拍女性电影?因为都正发生。

  • 错雯华 6小时前 :

    《四月三周两天》《从不,很少,有时,总是》《忍者宝宝》还有《正发生》的反堕胎法案

  • 麴修洁 9小时前 :

    女性才理解女性。医生都是男的大部分不支持堕胎,堕胎医生是女的,纸条女孩不单单是介绍堕胎医生给安妮,还愿意借钱给她。帮安妮介绍医生的男的还想趁机揩油。“孩子”的爹一点用没有,如果堕胎这件事医生和母亲都是犯罪,孩子的爹不得判死刑么?

  • 苌幻翠 5小时前 :

    3.5 叙事很单调,这事解决完了电影也结束了

  • 逸佑 6小时前 :

    有一件事情需要明确,无子宫者没有资格去控制女性的子宫,而捍卫堕胎本质上就是对生命权的捍卫🙏

  • 祥薇 1小时前 :

    惨像使我目不忍视,漠然令我脊背生寒,但在此类作品的评价中,惊惧之余,亦可对某些所谓“理智”的既得利益看客本质窥知一二。

  • 贵欣彩 6小时前 :

    那个经历了多次手术才能“流产”下来的婴儿和其母体一样,对于“生存”都有着极其强烈的渴望。不过堕胎是女人的权利,导演也让这个过程充满了力量感:一个生命的逝去在那一刻化作了另一个生命不断向前的养料,剪下那个拖住未来的存在无疑是一次重生。无论是对于“侮辱性照片”的镜头重现,雨果的诗歌,还是最后打出来根据现实中的Anne自己写下的小说改编,无疑都是对于Anne最诚挚的称赞和祝福,Bravo!

  • 郜宏壮 5小时前 :

    "只会传染女性的疾病,这种疾病会把人毫无差别地变成家庭主妇" 在2022年看尤其揪心 太痛也太震撼 希望让所有男人都能看一看 凭什么你们可以对女性身体指手画脚

  • 鄂思楠 5小时前 :

    题材貌似是近来全世界的风向标。女权一直在进步,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努力。故事主题很清晰诉求,女性的权利其实也是人的权利,就是区别于动物的权利。有真诚的诉求,有虔诚的态度。

  • 羊舌雪儿 8小时前 :

    四月三周两天的法国版本,给片子本身的意义多半个星,成为母亲之前请先成为自己

  • 蛮梦菲 2小时前 :

    太疼了…”An illness only happens to women and turns them into housewives”

  • 毓雅容 7小时前 :

    配乐太好了,把对反堕胎的反抗烘托出一种powerful的无力感

  • 格锦 4小时前 :

    由于一直联想432,震撼是大打折扣的,尤其是有些调度上的设计。影片没有去拍身体上的变化,主要拍脸和上半身,景别也很小,效果是很个人、很情绪、很生理的;432更外部、更观察、更制度、更理性。当然,这部也有很制度性的无助:周围关系里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,讽刺的是大家口中谈的还都是加缪萨特共产主义,身边人则被全然漠视。从这个角度看,《正发生》是对这个时代一个完全不同的注解。60年代这个背景固然可以拿掉,但放在历史语境下其实有着更重要的意义。总体讲比nrsa好,至少有更好的调度意识,但好得有限。

  • 欧阳鸿风 7小时前 :

    尺度略大,关注意外怀孕之后的心路历程,没有责备没有贬低,只有很现实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交困扰。

  • 萱洲 7小时前 :

    贯穿始终的浅焦特写和跟拍镜头,镜头对女性的身体和欲望也并不避讳,画面最优先关切的,始终是当事女孩本人的状态——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。是啊,怀孕与堕胎,本就首先是关乎生理、关乎女性自身的,而后才能言及时代、社会、家庭或者其他种种,这是迟来的、属于女性作者的自我关怀。

  • 雀琼英 3小时前 :

    比较能代入的电影,完全的女性视角,那个年代的法国少女所受的约束和不平等甚是让人出乎意料。波伏娃说,“一个人并非生下来就是女人,而是逐渐长成了女人”。甚是同意。
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